附近300元快餐不限次数二维码_本地同城100元快餐服务,51栖凤楼茶楼论坛最新消息,全国空降24小时服务联系

top
我的从医路
首页新闻动态我的从医路
我的从医路——回望初心谈感想 | 李志梅:做艾滋病患者的知心朋友
来源:

清晨,我像往常一样推开感染科住院部的大门。走廊尽头的艾滋病房已经亮起了灯,护士正在为患者测量晨间体温。这是我作为感染科医生的第十一个年头,每一天,我都在这里见证着生命的脆弱与坚韧。

lQDPKHspq58ZEJ3NA3TNBJuwGY0Lqo-dU4oIgJZ8QBcUAA_1179_884.jpg

记得刚来这个病区时,一位前辈对我说:"在这里工作,你要学会用专业对抗病毒,用真心温暖病人。"这句话成为了我行医路上的座右铭。艾滋病房不同于其他科室,这里的患者不仅要承受疾病的折磨,更要面对社会的偏见与歧视。

2023年,我接诊了一对夫妻,双方均感染HIV,年纪大了准备备孕,但是一直担心自己的病会传染给宝宝,我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,每天和他们夫妻俩谈话,甚至找来成功案例的家长和他们交流。经过医学干预,几个月后,宝宝出生,HIV检测阴性。那位母亲抱着孩子,哭着对我说:"医生,谢谢你没有放弃我们。"  

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,我逐渐学会了与艾滋病"和平共处"。每天早上查房时,我都能叫出每个病人的名字,与他们交流沟通拉拉家常,也让他们心里的负担能够稍微减轻一些。我明白,在疾病之外,他们首先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。

在住院部工作这些年,我见证了太多悲欢离合。有患者因为坚持服药重获新生,也有患者因为药物副作用痛苦不堪;有病人家属不离不弃日夜守护,也有家人得知诊断后转身就走。最让我痛心的是那些因为害怕歧视而延误治疗的患者,他们往往拖到机会性感染发作才来就医,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。

lQDPJxF2A9IVk2HNCW_NEACwK_HgSKwxItsIeNXQ8X9jAA_4096_2415.jpg

这些事让我意识到,医学的进步固然重要,但社会的认知同样关键。从那时起,我开始在业余时间做艾滋病科普,去大学、社区宣讲,告诉人们:"HIV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,感染者不该被孤立。"  

回望过去二十年,艾滋病从"绝症"变成了可控制的慢性病,社会对感染者的歧视也在慢慢减少。但我知道,这条路还很长。 

白大褂会旧,听诊器会换,但医者的初心永不改变。在这个特殊的病房里,我每天都在践行着最纯粹的医学誓言:有时去治愈,常常去帮助,总是去安慰。这,就是医生的天职。